第十一期“名院交流 携手同行”血液病实验诊断系列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2406次

   本着向名院学习,促进血液病实验诊断在国内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从业人员交流,造福广大患者的宗旨,由重庆市生物医药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承办的第十期“名院交流 携手同行”血液病实验诊断系列学术会议于2023年2月15日如期举行。本次会议共吸引了3200余名线上同道参与,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期会议很荣幸邀请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淋巴瘤骨髓瘤诊疗中心主任、血液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主任王晓波教授、流式细胞检测中心主任朱杰教授及团队成员王娇教授、吴京学教授、汤亚微老师、田瑶老师参与交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刘耀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杰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杨再林教授担任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
 

   晚上19:00,会议正式开始,刘耀教授、王晓波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刘耀教授首先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朱杰教授及团队各位同道的莅临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表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实验室挂牌成立至今,在全国各位同道的帮助下,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并且在特色技术、淋巴结流式、人工智能检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要继续通过名院交流等线上平台以及线下交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升综合实力。王晓波教授首先对参与此次会议表示非常荣幸,并简单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流式细胞检测中心的基本情况,高度赞扬了实验室的辅助诊断在血液肿瘤中的地位,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此类活动,相互学习,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病例一:《亦瘤亦癌,数据说话》,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杰教授分享。朱杰教授带来的是一例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长时间漏检小细胞肺癌的病例。朱杰教授在患者诊断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后疾病进展缓慢、临床治疗有效的情况下,通过流式细小的发现,展开细致的工作,从流式细胞术、影像学、病理学、肿瘤标志物以及检验方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思考,最终诊断出小细胞肺癌。他通过总结,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值得大家学习。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MICM团队杨再林教授及赵明宇老师、罗欣老师、彭余老师、陈双老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针对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情况,展开了讨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也从临床的角度,为该病例进行了深入的点评。


 

   病例二:《TB相逢,“一结”金兰》,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冉隆荣老师分享。冉隆荣老师带来的同样是一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她分别从形态、流式、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对该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然后对该病例中涉及的形态学与流式结果的差异、噬血细胞与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进行了分析与鉴别,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并通过文献分享,针对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类肿瘤及其并存与转化的情况,为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还对不同淋巴瘤共存、转化的机制进行了文献总结,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杰教授及王娇教授、吴京学教授、汤亚微老师、田瑶老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针对该类病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总结环节,王晓波教授表示,《亦瘤亦癌,数据说话》,是铿锵有力的证据,为临床提供了很大帮助;《TB相逢,“一结”金兰》,也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临床与实验室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强大的实验室是临床与患者沟通的基础,希望加强临床与实验室交流的机会,双方之间互补,从而减少漏诊与误诊情况的发生,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杨再林教授也认同,实验室的综合诊断技术往往是相互支撑的,结合临床,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诊断。“名院交流 携手同行”,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