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区域医疗机构人文建设,促进医务社工人才专业化发展。2024年6月22日,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北京枫林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新时代公立医院人文建设会议暨2024年全国医务社工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重庆站)活动顺利举行。
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处负责人肖丹,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宣传统战处处长任鹏宇,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兼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马凤芝,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83家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机构、科研教学单位的260余名学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张维主持。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波院长致欢迎辞,他代表医院对市委社工部、市卫健委的关心指导,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工专委会、北京枫林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的培训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徐波回顾了医院人文建设的历史,详细讲述了医院人文建设的做法和成效。他说,医院目前有注册志愿者13424余人,年志愿服务时长超20000小时,累计开展600余场次公益活动,累计服务人次超60余万。建立起“一站式”全人康复服务转介机制,全流程全周期的社工服务模式,创建“小O社工”服务品牌,帮助解决患者及家属非医疗服务需求。
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绕癌症“防、筛、诊、治、康”关键环节,聚焦癌症患者非医疗服务需求,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4+3+4”医务社工服务模式,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医学人文服务品牌。打造了“H28治愈星球儿童肿瘤关爱项目”、“4C守护”围放疗期肿瘤患者关爱项目、“汝康齐守护”女性肿瘤患者关爱项目和“乌丝带”爱心捐发项目等具有肿瘤专科特色的医学人文服务品牌,自2021年医务社工团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以来,通过社工挖掘、医护转介、患者求助等方式共计开展368个个案工作,形成28个精品个案;聚焦“一老一小”和女性肿瘤患者的服务需求,累计开展384节次小组工作;以健康节日、传统节日以及临床患教支持为依托,累计开展社区活动171场。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有温度的服务。
医院组建了一支1.3万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累计服务时长达16万小时,累计服务50万余人次。在“H28治愈星球儿童肿瘤关爱项目”中,志愿者们为接受放射治疗的0-18岁儿童肿瘤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心理辅导、住院陪伴、爱心捐发、精神抚慰、功课辅导、社会融入等特殊定制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0余场次,超365个家庭接受服务。
在医务社工+志愿者品牌化建设方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社工还发起“乌丝带”爱心捐发项目,募集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爱心捐发,为肿瘤患者免费定制假发,帮助癌症患者重拾信心,重获希望。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34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12313份爱心捐发,为420名肿瘤患者捐出定制假发,切实得关心到肿瘤患者们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患者“身-心-灵-社”全面康复。
接下来,医院将继续强化全市肿瘤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做强做优肿瘤学科,提升区域肿瘤防治能力;同时也将聚焦社会发展所需,聚焦患者急难愁盼,整合各界之力,搭平台,建团队,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医学人文服务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肿瘤防治服务工作的期盼。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兼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凤芝教授录制致辞视频。视频中马凤芝回顾了医务社工发生发展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医务社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马凤芝表示,医务社会工作历经近30年的探索,其独特作用和功能也日益得到预见和社会的认同。如今,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呈现新的发展局面,如何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医务社会工作的独特优势助力健康中国事业,助力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为人民提供全身心、全方位、全周期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层面的全人医疗服务,是摆在医务社会工作界同仁面前需要回答的问题。她说,现在越来越强调健康与医疗之间的关系,把原来狭窄的医务社会工作上升为健康社会工作,医疗专业人员和其他的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其他的专业进行跨专业的合作,共同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处理因疾病带来的家庭情绪、经济、职业健康、康复以及社会心理社会关系调试等方面的问题,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最后,她希望大家共同携手推动健康和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新发展阶段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会议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他们以“医疗机构医学人文建设、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为医务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专题由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杨宝教授和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邓莉莉主任作主持人。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斌教授作题为《实现本土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的报告。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湖南省肿瘤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刘晓红作题为《肿瘤患者的心灵关怀和心理社会支持》的报告。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社工部张一奇主任作题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发展概览》的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社会工作部/门诊部李春厚主任作题为《从百年协和医务社工历史窥见医务社工发展价值和规划》的报告。

本专题由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李滨教授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张照莉主任作主持人。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高万红教授作题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与挑战》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