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头颈部肿瘤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4-11-30 浏览次数:2112次

       2024年11月29日,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头颈部肿瘤学术会议”在重庆市融汇国际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重庆市内十多家医疗单位,邀请了超过二十位肿瘤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现场更有上百名专业代表踊跃参与。

开幕式

       开幕式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隋江东教授主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颖教授致开幕词。


       王颖教授指出,头颈部肿瘤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则位居第八。放射治疗在各个期别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本次学术会议聚焦于头颈部肿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热点,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免疫时代下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提升肿瘤医师对当前放疗与免疫治疗现状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解决临床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能力。

学术报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颖主任医师《免疫治疗时代头颈部鳞癌放疗的地位》,总结了放射治疗仍为头颈部肿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副反应需严密监测,且大多头颈部鳞癌患者均高表达PD-L1,头颈鳞癌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免疫联合放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头颈鳞癌可提高病理缓解率,然而当前研究显示不可手术局晚期头颈鳞癌放疗同步免疫治疗无生存获益,因此缩小放疗靶区、优化放疗强度、联合治疗时机是放免联合研究的方向。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黄小平主任医师《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与展望》,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从I PASS研究开始,开启了晚期肺癌驱动基因阳性靶向治疗时代,optimal研究是中国专家再一次证实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新高度,非小细胞肺癌的罕见突变从检测到药物的研发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临床可及性突破。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悦副主任医师《放疗在可手术头颈鳞癌中的价值》,放疗在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延长生存并更好的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头颈部肿瘤异质性强,今后需要开展针对单病种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论。在免疫治疗的时代,需要探索放疗和免疫治疗更好联合的治疗模式。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惠文主任医师《头颈部肿瘤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定制治疗方案的阶段,以期让患者有更好的获益。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组合选择,可以更精准的对患者进行诊疗。对于肿瘤免疫联合放疗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及预测模型值得探索,为更有效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方法提高新思路。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申正文工程师《计划设计与质量控制保障》,以头颈部肿瘤鼻咽癌为例,介绍了放射治疗流程中的计划设计与质量控制,包括照射野选择,优化条件设置,计划评估要点,加速器机械与剂量检测,患者特异性质控验证等内容。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峰主治医师《口腔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口腔/口咽鳞癌是常见的头颈恶性肿瘤,超过50%的患者在初诊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LNM),LNM是影响OSCC/OPSCC 的重要预后因素,因此强调颈部管理在这些患者的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本中心研究根据新定义的10个引流区结合影像学建立了LNM的分布模式,并提出了优化CTV边界的建议。本研究提出6个靶区优化建议:1.颌下腺内几乎无淋巴结转移,但考虑到Ib区ENE发生率高,Ib区CTV勾画仅包含颌下腺外侧缘和后缘5mm以内的范围(图3A-E);2.将II区后界回缩至肩胛提肌前缘(图4B-E),对于OSCC,其上界下降至C2椎体横突(图4H-I);3.III区应包括甲状舌肌后三分之一或胸锁乳突肌前缘(补充图2B);4. 如果仅II 区受累,则豁免 Va 区;5. Ib区LN(+)/ENE(+)时勾画VIa区至甲状软骨板上缘(图3F-I);6. 考虑豁免 VIIa 区。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汪春雨副主任护师《头颈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皮肤不良反应的管理》,头颈肿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皮肤不良反应显著,管理策略应以预防为主,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手段,当前研究尚存局限,有待深入探索。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孙建国主任医师《复发转移头颈鳞癌一线联合治疗思维导图》分析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根据治疗目标不同,选择合适的人群选择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化疗或者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模式,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三种治疗方案组合的高强度治疗模式2期研究得到了非常可喜的结果,但需要3期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精彩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