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窗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暨中医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学术交流大会
     来源: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175次

2025年2月21日下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主办的“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暨中医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学术交流大会”在渝州宾馆顺利召开。来自重庆、贵州等地14家医疗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及学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共谋中西医协同发展新路径。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致开幕辞,他充分肯定中医肿瘤科及规范化诊疗基地的既往成果,强调深化区域协作、推动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中的核心作用,并承诺医院将持续支持学科建设,助力中医药肿瘤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亮点

学术前沿:创新与突破

李配富教授提出“中医特色新说”,从理论到实践剖析中医肿瘤诊疗的物质基础、文化内核及临床路径,为中西医结合开拓新思路。


杨镇洲教授聚焦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免疫治疗进展,指出同步放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标准方案,但优化治疗策略仍需探索。


熊本立教授结合结肠癌案例,系统阐述西医指南与中医辨证施治的融合路径,突出针灸、封包等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巫桁锞教授以宫颈癌为例,提出中西医协作应以“减毒增效”为切入点,发挥中医在不良反应管理和姑息治疗中的优势。


基层经验:实践与挑战

田红霞、宋杨分别分享基层医院肿瘤科建设经验,强调基础设施完善、中医特色技术(如穴位注射、热疗)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董江川主任介绍重大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的建设实践,提出以“一网一链”为依托,深化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及区域合作,推动中医肿瘤诊疗规范化。



基层诉求与合作展望

在交流环节,基层医院代表集中反馈发展痛点:

科研短板:垫江、涪陵等中医院提出数据挖掘能力不足、缺乏资深专家指导;

人才需求:呼吁通过进修培训、名医工作室共建提升技术能力;

政策支持:梁平、习水等医院期待政府扶持与上级医院帮扶,加快专科建设。

对此,董江川主任回应:未来将依托基地平台,开展科研培训、课题联合申报及技术下沉,助力基层突破瓶颈。

李配富教授呼吁临床医师立足实践,以开放态度融合中西医优势,提升疗效;董江川主任总结强调,肿瘤防治需中西医携手创新,通过人才培育、技术协同与规范化推广,构建全域诊疗网络。会议以“中医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为枢纽,深化区域协作,聚焦科研攻关、技术标准化及基层能力提升,共同推进中西医协同防治肿瘤的学科体系建设。